照顧者講數

家人溝通|媽媽要家用

媽媽性格節儉,兒女平常給的家用,全部都收在家裡抽屜,唯獨外出時,卻會帶莫名奇妙地帶很多現金,就算有丟失的風險,也要「有錢傍身」。當子女事忙,一時忘記給家用,媽媽就會大發脾氣,甚至嘟噥數十年前的不快事情。

這是台灣作家吳若權的媽媽,他坦言感到難堪:「若刺激到所謂的被迫害妄想症,言語攻擊程度就很不堪,彷彿我從來沒有孝順過她一樣!」

有次媽媽突然堅持要開通銀行存摺和提款卡,但她行動不便,根本無法到銀行提款。吳若權相信媽媽要開戶口,是借題發揮:「她只是藉故用言語反擊,抗議我未能及時提供原本該有的生活費,或是臨時要錢但不願跟我開口的心情。」

吳若權冷靜下來後細想,遲了給家用,為什麼媽媽會這樣不安?他看到媽媽對金錢缺乏安全感,尤其好些長輩曾經經歷經濟匱乏,心理更需要身邊有錢。吳若權開始尊重媽媽的心理狀況,並且想辦法:「給她生活所需金額,外加一點資金調度的空間,就能讓她擁有適量安全感。」

他亦反思自己是否懷著太深成見?為何對媽媽如何管錢這樣不滿?這或許是一種偏執,對彼此關係及理財都沒有益處。

後來媽媽偶爾記性不好,子女商討應否不再讓媽媽掌管家裡開支,討論後,認為問題不嚴重,還是決定讓她繼續管帳,以免媽媽覺得不被尊重或信任,反而會引起其他問題。

吳媽媽當時尚且能自行理財,可是對一些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長輩,失去理財能力,有可能重複提款、妄想被偷錢等——下星期會續談。

你會感興趣

1 / 1

大腸癌篩查計劃透過大便隱血測試檢驗,有機會未能發現沒有出血的瘜肉或腫瘤。

你會感興趣

1 / 1

退休初期,宜預算金錢加設家居輔具,避免跌倒帶來更龐大的醫療開支。

你會感興趣

1 / 1

子女買保險,部份保單可惠及父母,需留意保費及賠償上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