照顧者講數

家人溝通|點說服長輩?

孫女文文與父母合力照顧百歲婆婆多年,兩代人常需討論照顧安排,小至買浴椅、步行架,大至做手術、入院安排,都需取得共識。
作為年輕照顧者,文文擅長上網蒐集資訊、分析服務利弊,然而家人未必同意她的分析,這時她就需要軟硬兼施,和家人溝通。

「最花唇舌的,往往是小事,例如買復康產品,負責管錢的媽媽會質疑,需花那麼多錢嗎?」文文舉例,婆婆跌倒病癒後回家住,要買浴椅方便坐著洗澡。文文選了一張瑞典製、售價三千多元的有輪浴椅,勝在腳踏設計舒適、顏色美觀,但媽媽嫌太貴:「都係一張膠凳啫!」

 

「張凳成日喺屋企推出推入,你都唔想擺張冷冰冰嘅醫院凳啦,加個墊又可以做餐椅。」即使文文詳細向媽媽解釋,媽媽亦明白浴椅的好處,但仍認為太貴。文文便再思考什麼途徑會讓家人覺得「抵」,後來找到有折扣的網店,媽媽覺得划算,才讓文文作主。

文文指,說服長輩,需要軟硬兼施,針對長輩的擔憂來「出擊」。文文理解媽媽的考慮──婆婆照顧開支大,金錢有限,要用得其所。「我會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,如果真的無法買我最想要那款,就考慮second option、third option,便宜些又符合婆婆需要的。」

起初父母常否決文文的主意,讓文文很氣餒,認為父母沒把她的建議聽入耳,後來她轉轉思路,平心靜氣問父母:

「點解你覺得唔需要?係咪有你嘅因由?你睇法係點?」

這往往讓她發現父母有其他考慮因素。例如媽媽曾反對購買能讓婆婆改善坐姿的大班椅,原來是因為不捨得丟棄梳化。只要解決後者,例如用二手買賣平台賣掉,或送給有需要人士,媽媽就會改變想法。

如果是更大的決定,文文會準備更多資料開家庭會議,分析各方案。她笑言認真程度像工作匯報:「好似做pitching(廣告提案)咁。」她形容孫子女「地位低微」,更要找齊資料,對家人才更有說服力。

(文文為婆婆買的大班椅。圖片來源:我家有個大bb Facebook)

例如婆婆跌倒入院後,未病癒便被要求出院,文文想說服家人安排較全面但昂貴的離院支援服務,讓婆婆回家前盡量復康。「家人唔知何謂離院支援服務,我就要做好research,搵到solution,再(把資料)攤晒出嚟講──政府服務得咁多,可能有可能冇;婆婆去開嘅日間中心每月二萬幾蚊,仲未計額外訓練的價錢;某非牟利機構六個星期差不多四萬蚊,但護理好全面。

說服家人的同時,也要向醫院要求延後婆婆的出院日期,文文形容當時要與各方面「講掂數」,一步步推進安排,壓力相當大,「但也很慶幸做了這些事,令婆婆的復康好了很多,起碼拿著步行架走三四百米都可以。」

你會感興趣

1 / 1

公院全關節置換手術輪候期以年計,輕症或年輕病人更未必有輪候機會。
私院手術一般收費約15萬,有私家醫院推出優惠價,最低由11萬起。

你會感興趣

1 / 1

退休初期,宜預算金錢加設家居輔具,避免跌倒帶來更龐大的醫療開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