照顧者講數

殯儀行業 濫收費用?

詠儀為離世爸爸辦喪事,明明和殯儀公司談好,毋需為爸爸化妝,不安排瞻仰遺容,但公司不僅照做,還在靈堂現場向她索取數千元化妝費:「你條尾數仲爭化妝錢,找埋數先好上去啊!」

詠儀當刻因沉溺在喪親之痛,「已經不懂憤怒」,為免賓客尷尬,只好付錢。多年後說起她仍意難平,認為該公司沒有兌現服務承諾,態度差劣:「很離譜,我不會覺得爸爸男人老狗會想化一個紅嘴唇、胭脂、畫眉,還要被大家瞻仰遺容。」

後來詠儀投身殯儀業,她提醒要家屬要選擇有口碑的殯儀公司,亦不要輕信太便宜的殯儀套餐:「沒可能幾千元做到一場體面喪禮,單是棺木都幾千元。那些用幾千元招徠的,很多時只是吸引你進去。」

同為殯儀從業員的Soso把這種手法形容為「挾持人質」,當喪禮已開始,先人文件已交出,家屬往往只能付錢。她批評香港殯儀業缺乏認證制度,入行門檻極低:「不用讀什麼書,夠大膽、有門路就能入行。」

Soso建議家屬以三個方式,篩選服務:

1️⃣找身邊朋友用過、覺得滿意的服務。

2️⃣如沒朋友推薦,Soso建議家屬致電查詢,要求對方列出套餐具體項目、問明需額外收費的服務,提供報價,「若發現報價有高有低,或許可考慮中間價位的公司。」但她提醒:「電話往往是初步報價,坐下來談的才是真正價錢。」

3️⃣到店查詢時,一些從業員會因應家屬的衣著、談吐,甚至住址來調整收費──這正是殯儀服務被稱為「海鮮價」的原因。

📣未決定前,千萬不要交出先人身份證或醫院文件!

Soso坦言當親人離世,許多家屬只想盡快完成喪禮,「讓自己沒那麼傷心,也沒有心情貨比三家」。這時隨便上網找一間「價錢不太貴、網站像樣」的殯儀公司,有可能做出錯誤決定,「至少上網找找公司是否『殯儀黑店』」。

香港目前未有殯儀業營業員牌照制度,Soso指本地少數從業員已主動考取 NFDA 美國殯葬協會認可的禮儀策劃師(亞洲)培訓課程證書,令從業員能具備國際專業知識、綠色殯葬、殯葬科技、尊體科學和應急管理的能力。家屬可將此作為參考,為摯親選擇合適而保障的送別方式。

你會感興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