點講數|移民後交唔交家用?
文:社工YelLo
「啲Youtuber話無50萬cash都唔好移民呀。」
「外國業主見你係新移民,會叫你預先交一年租,一交要交十幾萬!」
媽媽自從知道我想移民,會自行上網搜集資訊,原來她很熟書。和她坦露我想移民的那天,我們談到我移民後的錢銀安排,以及家用這個棘手議題。
我踏足社會工作後,一直有給媽媽家用。媽媽對我很寛容,不會評論家用金額大小。而我每逢轉工或加人工,都會上調家用。畢竟雖然媽媽待我寛容,但我亦不能濫用她的大方。我希望可多少減輕她的負擔,同時讓她有閒錢買想要的東西。她年紀漸大,趁身體還健康,應享受人生。
所以對於移民後的家用問題,我十分擔憂。一方面我擔心自己的財政狀況──計劃移民,儲錢是最重要的預備之一。離開熟悉的香港,新國度的物價、房價、就業市場、日常開支、福利政策都不同。金錢觀的轉變,加上種種未知,不禁令人覺得儲幾多都沒有安全感。
但另一方面我又擔心如果沒了我的家用,會否對媽媽有大影響。但擔心亦無用,我希望與她開誠佈公地好好談一談。我約了媽媽吃飯,然後直接與她分享的以上兩個擔憂,以及我的立場:「雖然我想暫停交家用,但我亦擔心媽媽的財政狀況」。
她說暫時沒有太大的財政困難,可以暫停交家用一段時間。我們翻出所有開支單據,如水電煤、管理費、日用品等,以準確計算每月開支。這些年我從來不知家中洗費是多少(或許亦有點逃避去了解),剛好借機理解媽媽的基本開支,這才發現洗費比我想像中大。
最後,我們達成共識,自離港至在外國找到工作後3個月,我都會暫停交家用。之後便按到時的收入再計算家用額,儘可能達到媽媽家庭開支中的某個額。
我生在算是較幸福的家庭,有空間與家人討論家用。雖然家用問題不容易討論出共赢方案,但理解彼此的擔憂與背景,也許會較易令雙方在尊重的前提下達到共識。
相關文章
你會感興趣
1 / 1
你會感興趣
1 / 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