點講數|銀行怎保障長者?
很多照顧者擔心長者未來一旦失去理財能力,戶口裡的金錢容易被詐騙,甚至確診認知障礙症後被凍結戶口。另一方面,銀行職員需要協助防詐騙,但又面對家人各種要求,「手鬆手緊」各有不同應對。還有,作為戶口持有人,如何避免因為疾病無法使用銀行服務?
香港銀行公會2021年發佈的《認知障礙症患者銀行服務指引》,嘗試對應患者、家人、銀行業界三方不同需要。指引首先指出,認知障礙症患者有使用銀行服務的需要,而銀行應培訓員工、推出適切服務;亦列舉了多個失智長者常見情況,照顧者可參考知道,銀行應如何協助處理。
《認知障礙症患者銀行服務指引》提及多個重點
1
確診認知障礙症後,能否繼續使用銀行服務?
指引基本原則寫明「認知障礙症患者同樣需要使用銀行服務,以應付日常生活需要。」銀行有責任提高員工對這疾病的認知,向不同患病程度的認知障礙症人士或照顧者提供合適服務,並清晰闡明相關條款、涉及風險、費用和客戶責任等。
《銀行營運守則》第10節亦鼓勵會員銀行協助有殘疾的客戶,讓他們能使用銀行服務。銀行有責任向員工提供合適培訓,了解認知障礙症、相關法例,亦可與相關社福機構合作。
2
客戶行為異常,家人亦指其患有認知障礙症,銀行應如何處理?
指引舉例:年長客戶在同一天內重覆提款,銀行懷疑是被欺詐的受害者,為了保障客戶利益,可以暫緩處理提款指示。
如果客戶在帳戶上設立了特別指示,銀行可以嘗試聯繫其家人;如沒有特別指引,銀行應鼓勵客戶由家人陪同到分行。
指引表示「認知障礙症並不一定意味客戶於精神上無行為能力」,因此需要與客戶及其家人保持聯繫,了解客戶的實際精神狀況及行為能力。
3
家人指客戶患有認知障礙症,要求特別指引,例如取出某個限額的款項,銀行需要通知家人嗎?
指引讓銀行保留彈性:「為保障戶口持有人的利益,銀行通常不建議應家人的要求替客戶設立特別指示。然而前線員工或可因應個別情況,酌情作出合適的處理。」
——銀行最正式的做法,是要求家人向高等法院申請為產業受託監管人,或者由監護委員會發出監護令,才可以管理戶口,但實際不同職員有不同應對。
你會感興趣
1 / 1
你會感興趣
1 / 1
你會感興趣
1 / 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