照顧者講數

點講數|家人觀點不同點算?

「開家庭會議時,一開始就要觀察他們是怎坐的,這要靠經驗,然後讓每個人都要有機會說話。」
廖進芳護師曾經與無數家庭開過家庭會議。她指出,有效的家庭會議,在未開之前,就要了解家人之間的立場,至少知道那些人有什麼想法、那些人沒所謂、那些人是主要照顧者等等。

她說中國人有長幼的價值觀,所以最好是由年紀最大的開始說,然後一個個表達,內容不止是維持生命治療,可能關乎殯葬、財產等,可以由最容易談得到的東西開開始,取易捨難。一件事情有共識,就可以接著談第二件,可能要分幾次談。

她強調溝通是一個過程,有不同觀點不是壞事:「我們的心態會影響我們的情緒,也會影響我們對這件事的態度和看法。如果我覺得我說一件事,你就反對我,那我已經有點情緒,但其實對方可能也想把事情做好。」這時就需要時間沉澱,想想對方是否也有道理?

「我發覺有一樣最好用的『上方寶劍』,就是老人家的意願,一亮出老人家的意願,除非有人質疑這個意願是假的,不然大家都會尊重。」她說。然而並非所有家庭都會一致支持長者意願,例如父母說葬禮一切從簡,子女覺得不體面仍然大肆鋪張;長者臨終想舒舒服服,子女卻想盡力搶救。

廖進芳承認子女若然也不尊重長者意願,這是困難的,所以簽署法律文件訂立預設醫療指示,也是增加保障。

 

你會感興趣

1 / 1

長者經常要去醫院覆診、檢驗或治療,政府、社福機構及私營市場均有提供陪診服務,每次陪診收費由社會福利署最廉宜每小時$5.5,至私家每次逾$500不等,也有機構獲資助提供免費陪診服務。

1 / 1

醫療保險應該幾時買?資深老人科醫生莊麗見盡病人缺錢治病的困境,強調醫保一定要買,而且「愈後生買愈好」。

1 / 1

這是很多香港照顧者面對的抉擇:送長者入院舍,還是請外傭留在家裡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