照顧者講數

點講數 ︳漫畫當橋樑 (下)

照顧者Alice畫了九本畫冊,紀錄照顧認知障礙症爸爸的日常,其中一個重要角色,是「萬能大哥」。

「大哥喜歡做木工、設計東西,網購不同照顧用品再自行加工。」 例如新訂的電動床太長,放不下睡房,大哥直接用電鋸鋸短床架。爸爸有了電動床,便可自行坐起來,看卡通和潮州劇。

退了休的大哥和爸爸同住,照顧最貼身。而當大哥外出或兼職,就會送爸爸到同區的Alice家,讓Alice家的外傭照顧,晚上再送回大哥家中。

Alice是六兄弟姐妹中最小,和大哥相差二十多歲,她笑言小時候和大哥「無咩好講」,現在反而因爸爸有共同話題,關係更緊密,她尤其深刻大哥改裝電動床:「當然是激讚!真的要激讚!」

兩兄妹偶爾意見不同,會先了解對方想法再調節。例如Alice曾提議大哥家中聘請外傭幫忙,大哥很抗拒,她退後一步想便明白:「大哥和爸爸兩個男人,都不想請一個女人在家,加上工人要放假、會辭職等很多實際問題,也不是只有好處,可能變相解決一個問題,又創造另一個問題。」

大哥亦有考慮到Alice的想法,最終購入電動床,令爸爸不用長期臥床,照顧變得容易,Alice也更有信心即使外傭放假,自己亦能妥當照顧。

Alice強調:「照顧方法很重要,要定期更新,大哥願意找不同工具配合爸爸的轉變。初期爸爸只需拐杖,後來要有腳架,腳架要有輪子,廁所要扶手,現在再有電動床。」

已退休的二哥也間中幫忙照顧爸爸;三哥還有全職工作,沒落手照顧,卻擔當Alice的心理樹窿,「我們年紀最近,想法相似」。而二姐早已移民,幾兄弟姐妹就在通訊群組保持聯絡。

她和大哥定期更新爸爸狀況,有大筆開銷,會通知其他人夾份,「我屋企本身需要請工人,而大型用品多數會在網上或二手平台購買,加上爸爸有些積蓄、有傷殘津貼等,開支暫時不算太多。」她慶幸三個哥哥都「識做」,夾錢時不會拒絕。

讓Alice驚喜的,是讀小學的兒女有時成為「特約照顧者」,協助照顧公公。「有次我落樓買飯,先請女兒幫忙收拾餐枱和擺放餐具,回來發現她竟然放好爸爸的專用匙羹!」

畫漫畫讓Alice觀察到日常美好的小事、爸爸和子女的有趣互動。她坦言,當照顧者不用想太長遠,想明天便夠。「修身齊家嘛,先照顧好自己,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,才有動力繼續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