照顧者講數

家人溝通|小工具助開家庭會議

怕講錢傷感情、怕溝通不順,如何開家庭會議?

台灣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推出的「家庭照顧協議線上工具」,協助家人討論照顧的線上工具。

照顧者先要填問卷,輸入被照顧者的身體狀況、照顧情況,系統便會提供多個照顧方案選擇,讓家人逐步釐清照顧開支,考慮不同方案。系統亦會計算照顧者離職照顧的每月經濟損失,讓各人填寫可負擔的照顧費用,最後擬定協議。

工具適合家人關係尚好、大家有意願也有能力分擔照顧長者責任的家庭填寫。若不計算討論時間,約15至20分鐘完成。

在網站完成填寫後,可下載或列印為會議議程,以便進行家庭會議,還可以請家人及見證人簽名確認,讓文件帶有法律效力。

「家庭照顧協議線上工具」引導家人梳理的6個範疇:

1

考慮多種照顧方式,包括配合上門服務,留家照顧;日間到長者中心,晚上回家;以及入住院舍等

2

可填寫照顧者離職照顧的每月經濟損失,以評估家人向照顧者補償多少費用。系統會提示:「離職照顧不僅損失目前的薪水,也影響到未來退休金。請謹慎抉擇」、「建議應予家庭照顧者合理的經濟補償」

3

預算長者每月生活費,以及醫藥費、生活損耗品等照顧開支

4

預算照顧金錢來源,包括被照顧者資產、可協助負擔照顧費的家人、保險、投資產品等

5

提醒要考慮其他照顧安排,包括設立遺囑、預設醫療指示等

6

提醒家庭會議注意事項,例如出席家人偏好的溝通模式、議程設計指引

家總4個溝通貼士

1 / 1

  1. 三不原則:不插嘴/不翻舊帳/不強求公平
  2. 每次討論都是共識的累積。若討論氣氛不好,暫休一下再繼續
  3. 可與家人預約90分鐘的會議時間。一次家庭會議時間可能不足,但建議以三次會議為上限,有效率地溝通
  4. 禮貌地邀請家人出席討論照顧安排,事前提供會議資料,並委派一位主持,盡可能依照預定議程開展討論

三份一照顧者不與家人討論

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於2019年就「照顧長輩家庭的照顧分工、決策與衝突經驗調查」訪問652個長期照護家庭,近三成受訪者表示,家人曾因照顧問題發生爭執,56%的爭執是因為大家對照顧方式持有不同想法。

約三份一受訪者從來不與家人討論照顧問題,亦有約五份一受訪者選擇不處理照顧爭執。

 

  • 爭執的原因:
    • 照顧方式想法不同 56.9%
    • 照顧費用分擔不均 22.9%
    • 醫療安排方式不同 16.0%

 

  • 如何解決照顧爭執?
    • 家人討論決定 38.2%
    • 主要照顧者自行處理 23.7%
    • 不處理 21.1%
    • 長輩決定 7.9%
    • 長兄姊決定 7.9%
    • 尋求專業人士協助(例:社工師、諮商師、律師、財務專家等) 0.00%

 

  • 家人討論照顧問題的頻率?
    • 偶而討論  37.1%
    • 不討論  30.9%
    • 經常討論或隨時討論  30.7%

 

  • 討論最多的照顧問題?
    • 照顧方式 47.2%
    • 醫療決策 37.7%
    • 照顧時間分擔 30.5%
    • 照顧支出分擔 19.3%

 

預早討論,讓家人知道彼此的考慮因素及難處,有助避免誤會、家人失和,亦有助保障照顧者作合理付出。

但如果家人難溝通、無法取得共識,照顧者如何是好?詳看相關文章。

你會感興趣

1 / 1

余子明兒子:
我當時資訊爆炸,沒想過可以再額外找私營服務。

你會感興趣

1 / 1

院舍雜費繁多,照顧者自行為長者選購尿片,長遠可節省尿片費。

你會感興趣

1 / 1

退休後日常開支估計為退休前七成,年輕長者的開支又比年長長者多約三分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