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地養老 專訪頤康院
「鄭生和太太都喺度住,鄭生住了4年,太太住了7年……你猜婆婆幾多歲?看不出100歲吧!……阿仔又來陪媽媽做運動?……」莫思傑院長在院舍走一圈,不停地打招呼,看來每位院友都熟悉。
她如數家珍,想起很多院友的康復故事:二十出頭的Sam因為意外癱瘓在床,住了兩年後可以說話和自行走路,回港逾十年仍然不時致電她問候。七十幾歲的婆婆參加了兩期中風計劃,可以放聲與兒子唱歌。還有深圳的年青人也組織了義工隊,八年來逢周末都來探訪院舍。
這是目前國內最多香港人住的院舍:深圳復康會頤康院。全院321個宿位,目前有262人住,3/4是香港人, 超過一半是透過「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」得到港府全額資助買位。
地方大人手多
什麼香港人會入住這些院舍?構想中是約9萬已定居廣東省的香港長者,實際在頤康院,不少香港院友是自費入住,再申請買位得到津助。
香港人受內地吸引,兩大原因:空間和人手。
頤康院分為兩部份,一邊是獨立別墅屋,可以單人或雙人入住,每個560平方呎單位都有一房一廳、獨立廚廁和基本家電,另一邊是提供護理的院舍,每間400平方呎房間再劃分為2人、3人、4人房。加上位於山上,面對大海,感覺十分開揚。
人手方面,若只計護士、護理員、管理層的基本護理人手,是1名工作人員對1.27名院友,再加上駐院的2位醫生和物理治療師、職業治療師等,比例達到1對1.07。院舍還有24位長期合作的「陪人」,讓院友額外聘請。
「有些家人會讓長者住別墅,再請兩位姐姐輪班照顧,然後日間到院舍接受專業護理和復康。」莫思傑院長解釋。
夫婦一齊入住
香港院舍較難有夫婦房,有一些院友是一對夫婦一起入住:有一位太太有認知障礙症,會走失,丈夫陪著來入住,可是丈夫本身作為照顧者,其實也有長期病,照顧吃力。來到這裡,兩人分住院舍不同房間,各自的睡眠都改善了,日間仍然手拉手一起生活。
還有一對是太太很緊張照顧丈夫,在香港請了外傭,日間外傭照顧,晚上太太照顧,結果太太瘦成紙片人似的。兩人入住這裡的別墅後,太太被勸服讓丈夫改去院舍住,看到丈夫被照顧得好,太太放心在別墅睡覺,體重開始增加。
「最搞笑是有一對夫婦,六十出頭,每天比我們上班還勤力!」莫院長笑說兩夫婦一早就坐院車去地鐵站,買菜回香港煮飯、湊孫、吃完晚飯再過境回院舍:「佢地話把空間留給仔女住。」
可返香港覆診
「有事係咪搵你地復康會?」每次有院友家人問,復康會國際及中國部高級經理劉淑燕都會簡短地回答:「係。」
深圳頤康院不少中港院友,都是因為香港復康會而來,院舍的網址亦列明復康會香港總部聯絡。
目前深圳復康會頤康院除了有兩位駐院醫生,院友可選擇坐復康會專車去香港醫院覆診,或者去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等使用香港的醫療券。訪問當日,鹽田醫院剛好派醫護來院舍,為院友進行深圳免費提供的長者體檢。
復康會最為香港人熟知,就是中風後復康,頤康院亦有相當大的地方撥作復康服務,聘有物理治療師、職業治療師,而目前言語治療是由實習生協助。很多受訪的院友,都表示滿意在頤康院的復康進展。
頤康院並且在 2012 年通過香港老年學會的「香港安老院舍評審計劃」。「老年學會的認證要求是高的。」莫思傑院長解釋像國內對插了鼻胃喉的病人,灌食前需要用聽筒聽一聽胃部是否有「滾水燒開」的聲音,即是確保喉管已放入胃部,可是老年學會要求是抽出胃液,驗酸鹼度,證實喉管除了放入胃部,並且胃部是適合消化食物的,不會上一餐還未消化就再灌下一餐。
同樣人才流失
莫思傑在2007年起在深圳復康會頤康院工作,香港的管理層坦言2006年院舍開始營運,香港派過去工作的,都做不長,唯獨是她堅持至今。「我當這院舍是兒子咁湊大架!」莫思傑笑著回應為何沒轉工:「這機構也真的幫到人。」
可是莫思傑也得面對下屬跳槽,尤其是2023年底香港推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,香港院舍可以直接聘請內地護理人員。「我同事網上面試,對方問喺邊度做?『復康會頤康院。』有無香港認證?『有老年學會認證。』識講廣東話?『在頤康院十年照顧開香港人。』——兩三分鐘對方馬上就請了!」莫思傑最生氣是同事之後把8個同事也挖走:「我特地訓練8個同事處理院友遊走的情況,竟然一次過全部離職!」
她坦言香港工資比內地多一倍,升職機會也更快,頤康院主要的工作人員年齡介乎36至42歲,比香港院舍職員年輕一截。
你會感興趣
1 / 1
留在家裡還是入住院舍?這是中風患者和家人第一個要面對的抉擇,而在香港,兩種選擇都有不同收費的復康方案。
你會感興趣
1 / 1
陪診收費津助與私營機構相差超過十倍,視乎醫院等候時間亦顯著不同。
1 / 1
院舍雜費繁多,照顧者自行為長者選購尿片,長遠可節省尿片費。
1 / 1
治療費用的財務毒性與健康息息相關,對收入穩定人士的心理影響不容忽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