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人溝通|搵中間人幫手
「要仔女講大家資產、收入、支出,而決定邊個俾多啲,非常之難做到,除非成家都係聖人,否則自私,講大話,隱瞞,扮窮,乜都有。
至於父母錫邊個,俾咗啲錢邊個, 講嚟只係嗌交。」
上篇〈家人溝通|夾錢3招〉刊登後,有讀者直言難向家人坦誠討論財務,亦擔心衡量兄弟姐妹間所得資源,只會影響關係。
輔導員陳耀坤指,與家人討論財務,不代表坦白所有資產,主要是因應開支需要,討論可負擔多少:「例如住老人院兩萬元,五子女每人出四千,有個俾唔到,即有四千蚊短缺,咪睇下誰能認投,如何處理。」
在理想的情況,調解是說出自己的需要、感受,求同存異,而非互相攻擊、互揭瘡疤,「講出自己可以負擔幾多,而唔係對方應該負擔幾多。」
他強調,坦誠討論的基礎,是家人間關係良好;如家人關係不算融洽,陳耀坤認為自行協調家庭會議的成功率很低:「俾邊個講嘢先?邊個有話語權?好容易發生爭拗。」
面對難以溝通的家人,他建議找第三者介入協調,以中立觀點引導各人表達感受和需求,從而找出共同的利益點及解決方案。
中間人可以是:
1
與各人相熟,或德高望重的親戚朋友,如教育程度高、具有輔導經驗更佳
2
調解員 (相關文章:理財諮詢及調解服務)
陳耀坤比喻說,正如身體患病會求醫,調解員就像關係上的醫生,可為關係斷症。「要表達讓對方知道,所發生的問題真的讓你不舒服,不是一件小事。中國人很怕處理這些家事,但如果不處理傷口、勉強屈就,對關係不會好。執著於『家醜不出外傳』,關係都可能會玩完。」及時介入,可預防家庭矛盾升級至決裂、離婚等更嚴重的地步。
然而如果家人始終不希望有外人介入,陳耀坤建議家庭會議期間,以「動之以情」的方式交流,避免一開頭便以理性論點出發,只談錢銀。
-
告訴家人自己的近況、財務負擔、面對困難
-
主要照顧者列出他們的需要、相關開支,思考攤分原則,討論可付出多少金錢及照顧時間
-
從父母需要出發去著想
(相關文章:家人講錢5個貼士)
到了父母需貼身照顧的年紀,兄弟姐妹未必經常見面,「如果平時都沒有栽種大家的情感,一坐低就要處理這些辣手問題,實傾唔掂。」陳耀坤強調:「只講錢就真係傷感情。」
你會感興趣
1 / 1
你會感興趣
1 / 1
你會感興趣
1 / 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