照顧者講數

家人溝通|父母要求「還債」?

這是前陣子在網上熱烈討論的家庭:兒子想去外國讀書,才發現父母沒想像中有錢。
兒子提到父母月入20萬,住大屋、駕跑車、每年歐遊,直到他想到外國留學,才發現父母只有少量儲蓄,沒有投資,並且年過五十才買樓。兒子上網呻:「父母開始陰啲陰啲講,退休靠你養啦,話晒都俾咗咁多錢栽培你,又比咁好嘅環境你……預咗我每個月比至少二萬蚊家用!」

兒子很生氣,可是情況可以更壞——假設父親或母親突然病倒,需要支付大筆醫藥,雙親急需兒子幫忙,點算?

首先,父母要求子女長大後以金錢回饋,在華人社會是常見觀念。
輔導員陳耀坤曾在外國生活,他形容華人親子間,金錢上的互相依賴(mutual dependency)很常見,他曾遇過不少過份互相依賴的親子個案,既有金錢上要求,亦有父母希望子女留在身邊的心理因素:

  • 父母富有,給子女高額零用錢。子女不愁生活,卻被過份保護,缺乏抗逆力,長大後難找工作,一直靠父蔭生活。
  • 父母買大屋,希望子女一直同住,甚至想子女伴侶入住。
  • 繳付首期助子女買樓,希望子女住近些,並且要求子女日後協助照顧。

相反在外國,好些父母待子女成年,就要求子女自立生活、搬離家中。而一些國家由於稅率高、保險制度不同,子女無需負擔父母老後的醫療開支。

陳耀坤提醒親子間過份依賴,大家都無法獨立,生活及財政上都可能發生更多紛爭:「依賴對方,要睇對方臉色,何苦呢?曾有個案是兩代同住,子女交電費,叫爸爸不要太夜看電視,怕浪費電,幾慘。」

他回應這在網上呻的兒子:「如果父母自稱不顧一切供養子女,要子女長大後養他,是自己製造困局,有錯在先。」他認為兒子不知者不罪,自小沒有被告知家中財政問題,並不知道優越生活的背後,要背上責任和風險。然而兒子未有自立能力,父母的要求令他處身困局,「騎虎難行,見到父母唔掂,他忍不忍心不幫忙?」

而當上一代病倒,矛盾就更加激烈了——
這是愈來愈多子女照顧者面對的處境,沒法拒絕時,點講數?
下周再續

你會感興趣

1 / 1

內地養老|中產最後的水泡?

你會感興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