點講數 |九十歲的理財櫃桶
文:Grace
從來無諗過,阿媽年過九十才需要理財!這些年,我們三姐弟談來談去,自己也經歷了不同的心境和健康變化。
爸爸經商多年投資有道,離世後給媽媽留下一間屋、三四百萬存款,兩人都以為不需依靠子女也夠錢養老。阿媽與工人同住,我跟大姐二哥輪流探望。存款用來請工人、交水電雜費、每天去酒樓飲茶、偶然買衣服珠寶,過時過節宴客、封紅包、送禮也從不手軟。連酒樓知客、大廈管理員也時常登門探訪。
阿媽花得豪爽,也許是想有人陪伴吧──以前爸爸很疼阿媽,卻走得很急。阿媽包一圍宴請親友時,總提起是「爸爸請客」。
阿媽90歲時開始要用輪椅代步,但頭腦清晰,親朋電話號碼背誦如流,可是在家裡跌倒盤骨骨折!在醫院住了數星期後,身體狀況開始斷涯式下滑。
我們開始接手管錢,才發現阿媽每月花兩三萬,戶口只剩數十萬!到底錢花到哪裡?原來她的理財,就是每次到銀行攞兩萬放進房間櫃桶,用完再取,過時過節,每月起碼去兩次銀行。工人出糧,街市買菜也是自己打開櫃桶拿錢,我們後來才發現工人曾經偷錢。
為了養老費用,大姐召我們開了第一次會議。
忙於湊孫的大姐,開口就說要賣掉阿媽的房子:「我明年也70歲,要湊孫又一身病痛,時常擔心血壓高,要是阿媽的命比我長,怎麼辦?」
比大姐年輕五歲的二哥,膝下無子,剛剛退休,每星期都陪阿媽飲茶、行公園,捨不得把阿媽送到老人院:「房子賣了?要阿媽租樓住?還是去老人院?私家老人院費用也不便宜,質素再好,阿媽也會住不慣。」
坐在旁邊的我,身為小妹,習慣聽大姊二哥。二哥勸焦慮的大姐不要太擔心,反而被大姊說他總是最後一刻才做決定。夾在中間,我只好轉移話題:「賣房租樓也好、找老人院也好,不如先處理每月支出的問題。」
於是管理阿媽的戶口就成了我的責任──每月給工人出糧、繳交各樣費用,每星期透過八達通給阿媽零用錢、親自帶工人買菜,由於阿媽也少了出街請客食飯,每月開支減為一萬五。這時阿媽已經有點迷糊,任由我們管錢,可是工人續約前,竟然換一個人似,似乎不滿意以後大小事情都要多經我意見,最後連工人都要換了。
其實我的家住得最遠,子女都移民,還準備旅居海外,現在卻要隔天往返九龍新界,陪阿媽飲茶、買東西、看醫生、管工人、甚至換燈泡等家居維修等等。偶然還會收到大姐的電話,焦慮地擔心阿媽可能比自己活得更久,着我早點為阿媽放盤賣樓。幸好二哥總會做我的擋箭牌,說九十歲已經很長壽,應該慶幸——
大家都沒想到的是:五年後阿媽,比我們任何一個子女都健康。
(待續)
你或會感興趣
1 / 1
你或會感興趣
1 / 1
你或會感興趣
1 / 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