照顧者講數

點講數|俾晒啲錢個女?

「雖然有哥哥,但我常形容自己是『獨女』,當有什麼事發生,沒有人可以幫我,我不想做起事來綁手綁腳。」Heidi趁著哥哥移民,就對父母開口:「你們都做持久授權書吧!」
她擔心未來兩老「人在病床,錢在銀行」,因為沒預早授權家人,因重病失去精神行為能力時,無法動用自己財產來治病。

父母心想未來都是靠女兒照顧,也就答應讓她全權處理財務。2022年找醫生和律師訂立持久授權書時,爸爸八十歲頭腦清醒,媽媽七十出頭已有初期認知障礙症,幸好兩人都順利獲得醫生證明有所需要的精神行為能力。

「婆婆有認知障礙症,最後吞嚥困難離世,我很記得當時媽媽照顧婆婆辛苦,所以我也意識要準備好。」Heidi替慈善機構大銀做義工,因而知道香港有持久授權書:「我在大銀的資源中心,看了很多書和資料。」
她上網找到律師,由律師安排精神科醫生簽署法定表格,醫生為媽媽測試精神行為能力,並反覆問清楚媽媽:「為什麼要把所有的錢都給女兒?知道為什麼要給嗎?」

Heidi說媽媽當時神情無奈:「媽媽那刻像是被人脫去所有衣服,光脫脫地要把所有財產交出來,所有資產都要曝露出來,但她也知道自己開始有認知障礙症的病徵了,不得不告訴我。」而爸爸是基於信任,主動提出要授權女兒,表現得很開明。

「人做事可以有兩個極致,一是追求卓越,計劃很仔細;一是逃離痛苦,沒辦法,好過無,我媽媽明顯是後者。可能沒有這些推拉力,她也不會去做這些文件。」Heidi很明白媽媽的情緒。
找律師和醫生設立媽媽的持久授權書,花了萬多元,Heidi認為收費合理:「醫生收了四千元,那是精神科專科醫生,看醫生也要花相近價錢。第二如果未來有事要上訴,醫生需要出庭。」她坦言家境不富裕,但很值得用較小金額換取未來方便。

兩老資產並不多,主要有一層物業,少量現金,但媽媽有十多間銀行戶口,她也陪著媽媽把所有存款集中到一間銀行。
翌年,媽媽突然發現有癌症,這時哥哥已經不在香港,只有Heidi照顧。「端午節媽媽吃粽後不舒服,我們還以為是消化問題,看醫生才知道是卵巢癌!已經發展到第四期,主診醫生也建議紓緩治療。」

Heidi找出媽媽的持久授權書,才知道原來要先去高等法院註冊,才可生效,這是簽署當日,律師應該告之的。她馬上去高等法院辦妥手續,可是去銀行辦事,卻不斷撞壁。(待續)

相關影片:
持久授權書點用?律師分享專業貼士:點訂立、搵咩醫生簽署

你會感興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