照顧者講數

家人溝通|點開家庭會議?

媽媽的照顧費用講好由四兄弟姐妹攤分,家姐擔起「財務」的角色負責記帳,阿哥已退休會陪媽媽看醫生。大家一早開了WhatsApp群組講阿媽的醫護費用,然而漸漸地,阿哥寫好多,但弟妹都不會回覆,家姐講起夾幾錢,阿妹會私下與家姐「講數」,弟弟卻依然沒回應。

大家輪流探媽媽,過時過節才會全部聚在一起,但這種場合卻不宜談錢。

「照顧者好多時也會面對心理關口,好唔好同家人講錢?你諗下到出事的階段,有人願意講,其他家庭成員又肯唔肯聽?」家福會理財社工葉玉瑩處理過不少家庭財務紛爭個案,她建議大家最好盡早面對面討論照顧財務:「如果不溝通、不了解就處理財政安排,容易有好多沒講清楚的hidden agenda,大家的顧慮無從表達,很易做成誤解,『你咁自私架』,但其實可能好多考慮因素都冇同你講。」

如何開家庭會議談錢,葉玉瑩有5個貼士:

1

天時地利人和

選擇舒適、私人的空間,大家都不要太大壓力,例如飲完茶、吃過飯,心情輕鬆時在家裡談。

「最好趁大家關係好、心情好時談。」

2

先寫下議程

預先寫下討論的動機、目的、討論主題、事項及次序,大家跟著談。

講錢可包括金額、時期有多長遠、每月開支、負責人,以及各方的理財期望。

3

過程有商有量

討論時避免使用命令式的語句,例如「你應該一齊夾錢」、「我幫你諗好咗」,而是儘量有商有量:「如果一齊夾錢,你覺得有咩考慮?」、「我想你自己決定」

家人之間暫時不要太分「尊卑」,可以問「每人出一萬蚊可行嗎?」而非「我覺得每人都要出一萬蚊」

4

多聆聽少批判

個人如何理財,受環境影響力,多想想對方的情況,互相體諒。法律也講人情,尤其一家人之間的「公平」,更需要彈性。

5

由講自己開始

「我」作開頭的句子,講自己的感受;用「你」開頭,容易落入責備、怪罪,引起衝突。

例如「你對父親很不負責任」帶有指責意味,相反說「我覺得很難過、無助,因為只有我一力承擔父親的醫療費」,不直接批判,令對方理解難處,大家繼而再提出解決方案。

葉玉瑩建議趁金錢問題未變得複雜,家人先談談各自的理財期望、未來財務安排,才談到照顧意願。「討論不一定要做出甚麼決定,而是為了瞭解對方想法,這樣想,講錢的心情也會輕鬆些。」

她坦言達成財務共識不容易,一些家人可能難以溝通,不易有共識:「假設家人欠你50萬,你仲想同佢傾點照顧阿媽?你一坐低都睇佢唔順眼,其實好難傾。」家人關係本來就有問題,講錢更敏感

「我處理的個案中,很多人講錢是為了贏對方,證明我啱晒,你錯,要你跟我套方法做。」

萬一真的談不攏,就要想清楚獨自承擔財務的後果。無論最後是否擔起費用,都可想想如何告訴其他家人,若然自己付了卻不說,心裡一條刺更影響關係。

你會感興趣嗎

1 / 1

請外傭可能是最便宜最快的選擇,但未必最能對應長者的護理需要。

你會感興趣

1 / 1

3成港人患白內障,但曾接受白內障手術的不足5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