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明買藥|跨境買藥平好多?
「治療EGFR(表皮生長因子受體)肺癌的藥物,在香港公立醫院屬自費藥,3萬多元一個月;同一款藥物,在深圳港大醫院只需人民幣4,900多元(約港幣5,400多元)。病人沒有辦法,只能跟著錢走,因為找不到(每月)幾萬元。癌症資訊網創辦人吳偉麟在大銀講座〈 照顧不破產:無錢無藥食?〉形容,港人跨境買藥 ,很多時是迫於無奈,香港藥物太貴,根本負擔不起。
隨著內地進口藥價近年大幅下降,不少香港頑疾患者選擇北上買藥。吳偉麟指出,醫學發展日新月異,以肺癌為例,若十多年前確診,治療方法不多;但近年研發了很多新藥,有效延長患者生命,但售價非常昂貴,令病人在治病同時出現「財政副作用」。
除了癌症藥物,吳偉麟引述關於罕見病脊椎肌肉萎縮症的報導,指若在香港治療,每月藥費高達五萬元;一河之隔的深圳用同一款藥,費用三千多。至於另一罕見病銀屑病,據稱透過生物製劑藥物可有效控制病情,在香港私家醫院治療,月費約兩萬多元;在深圳的三甲醫院(內地最高級別醫院)治療,預計只需數千元。
買國藥有風險
藥物差價之巨大,成了本港癌症及罕見病病人選擇舟車勞頓北上買藥的誘因。然而中港兩地藥物差異,並非只關乎藥價,講座另一位講者、香港藥學服務基金主席蔣秀珠認為,香港藥物均經衞生署把關,質量控制有一定水平,至於國內的審藥機制如何?「我作為香港人,會安心使用香港的藥物,但國內的藥物是否次一等?十三億人也在使用,是否有問題?好多仔細部份要比較才知道。」
吳偉麟承認,北上買藥確有風險,「最擔心有些病友不知道門路,『盲樁樁』去錯一些地方,未心是國內認可最高規格的三甲醫院,給人騙大錢後得不償失。」故癌症資訊網基金推出「港區病人癌症藥物資助計劃」,協助病人往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購買較便宜的藥物,「確保有需要的人不會去錯地方。」
2024年至九月,計劃已協助超過二百位病人。他估計,以每年四千多個肺癌新症計算,當中逾半需使用自費鏢靶藥,病人要考慮「留港治療買藥見醫生,還是將買藥這部份抽起回國內,然後留港跟進檢查」。
你會感興趣
1 / 1
1 / 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