照顧者講數

家人溝通|反抗不合理要求

太太一直很想買樓,婚前已儲了一筆錢,可是生孩子後,丈夫並沒有給家用,她已經動用這筆錢來養家。
後來太太父母提出給一筆錢她買樓,可是丈夫知道後,竟然說:「買咩樓啫?香港買樓唔抵呀,不如嗰筆錢嚟養你老爺奶奶啦。」

太太氣瘋了,婆媳關係本來就不好,再加上丈夫還有其他兄弟姊妹,不應付起這經濟責任:「我冇阿爸阿媽嘅?......盡顯孝心呢家野,不如留比我父母仲好。」

會否養伴侶?父母?外父外母?都體現著我們的財務界線──為親密的人,願意花多少錢?可以承擔多少後果?界線背後,意味願意對關係扛起多少責任。台灣作者李雅雯在《和家人的財務界線》寫過很多婆媳財務糾紛,包括自己被家公要求承擔房貸,最後夫妻倆幾乎用光積蓄,丈夫和爸爸大吵一場,兩夫妻被趕出門。

李雅雯直言,沒有責任感的人,同樣沒有界線感。面對界線被侵犯,她認為當事人要設出界線,堅守界線,抵抗反擊,這是對家人的一種教育和扶持,讓對方學懂尊重界線,否則對方只會一再越界。「分清楚財務界線,不止因為自己該照顧自己的東西,而是別人也有責任照顧他擁有的東西。」(相關文章:財務界線|夾唔夾錢好?

如果可以時光倒流,現在的她會直接與家公溝通,不透過丈夫傳話:

「說出我的經濟狀況,坦承我的需要(我需要存錢),我會宣布我的做法(從今天開始,我不付你們的房貸了),但同時表達,我有彈性(你們需要什麼?還有什麼我能做的?也許,幫你重新整理債務清單?幫你找更低的貸款利率,也許擔任你的保證人),我關懷你們的需要。」

選擇攤牌,她建議思考最壞的情況,包括要重新建立生活圈、朋友圈,以至新的生活模式。期間可以組織顧問團,做自己的後援──不是同病相憐的朋友,而是溝通技巧良好、在關係方面處理得成熟的人,或者輔導員、諮詢師(相關文章:理財諮詢及調解服務)。

結束一段有毒關係,往往會經歷醞釀期,亦可能遭遇對方的強大反擊。李雅雯猜想,家公最後仍然會趕他們出去,斷絕關係,她也許會成為親友間的叛逆媳婦:「可能無法全身而退,可能會讓情況變糟、吵鬧變多,但我們不得不站出來,挺身而出,劃下清清楚楚的界線。」

你可能有興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