照顧者講數

家人溝通|夾錢3招

爸媽健康漸差,預計要入老人院。陳家五個子女,各人收入和家庭環境都不一樣,其中細妹不但收入較低,並且是單親媽媽——大家應該點夾錢?

各人想法都不同:

A認為視乎關係,能者多付:「感情好與壞已唔同講法,雖然都無計咁清楚,有能力會俾多少少,負擔重會俾少啲。」

B建議平均攤分:「個别兄弟姊妹肯幫單親俾多啲係另一件事,唔應該拖所有人幫手。」

C說「有錢出錢,無錢出力」,建議細妹幫忙帶兩老覆診、買日用品等,減省照顧開支。

D提議按付家用的比例計算……「兄弟姐妹之間,可以好多恩怨情仇。」輔導員陳耀坤本身多年從商,對金錢運用較為敏感。他指出均分未必是最合適的原則,尤其成長期間,各人未必從父母獲得同等資源,例如老一輩重男輕女,兒子獲較多培育及關愛,或常見middle child(排中間的孩子)被父母忽視,這有可能影響子女長大後的經濟地位。「如果大家資源均等,可以公平付出。但如果得到嘅愛唔同、同父母關係唔同,你叫我畀錢,梗係唔忿氣啦。」照顧背後,是關係的延伸。陳耀坤建議子女可先從3方面思考夾錢:

1

父母給予各子女的資源
資源包括錢財、資產、機會、愛、關懷等

2

子女當下的財政狀況
「好多嘢我睇你好,你睇我好。」陳耀坤建議大家坦誠討論所面對的財務負擔、經濟狀況。他相信收入較高的人,有餘裕應多付錢,正如累進稅的原則:「套用在和諧社會,收入愈高的人,要付愈多稅項。那為甚麼賺多些錢的不可以多給父母?」

3

如果願意讓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成員少付,先問他能負擔多少、是否願意以實際照顧工作來代替付錢,其他人再夾錢。這可延伸思考不同照顧方案,並尋找最符合大家利益的。例如與其讓父母入住私營老人院,細妹會否考慮與父母同住,聘請外傭及申請上門服務,父母與小孩也可以情感上互相支持?

陳耀坤提醒,談論使費時,要量化的不只金錢,還有落手照顧的時間心力,「好多時主要照顧者出的力唔計錢,是不公平的。」

上述3點思考,最好大家當面談清楚,請留意下篇續談:點開家庭會議?

你可能有興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