點講數|媽媽停治療1 慳錢唔敢醫
媽媽確診胃癌前,家中已曾受癌魔折騰。
爸爸二十多年前確診癌症末期,醫生當時告訴家人,爸爸只剩三個月壽命。可是家人未及消化消息,沒向爸爸說明,爸爸便自盡離世。一家人心中,這創傷至今仍隱隱作痛。
女兒Mei後來成為冥想治療師 ,額外關注家人的身心狀態。這次媽媽患癌,三姐弟有共識:「不會隱瞞媽媽任何病情資訊,希望她充份知情,自己做選擇。」

胃癌療法種類多,包括化療、服藥、手術、中醫或另類治療等。Mei坦言媽媽教育程度不高,未必完全理解複雜的治療概念,所以家人多次跟媽媽討論分析,向媽媽解釋各方案的優缺點,「一次未必傾到,就傾兩次、三次,預計過程中,要反反覆覆咁傾,俾時間媽媽消化。」
媽媽很想速戰速決治病,先把握時間在私院檢查及化驗,再希望進取地安排手術、化療,當中最昂貴的,是私院需花60萬元的 #腹膜手術。媽媽個性節儉,擔心治療費太貴,會拖累子女,對治療方案猶豫不決。
Mei反覆勸說:「我們三姐弟夾份付醫療費,再加上你的積蓄,財政並不是問題。」但媽媽還是聽不入耳,子女便把開支具體算給媽媽看。
「做手術最少60萬,就算出了甚麼事,需雙倍金錢,120萬好了,我們幾個人也能負擔。而且你在私院做手術,也會一邊在公立醫院排隊,排到便可轉去公院,之後就不會那麼貴。」媽媽對實際數字有概念,明白不會無了期花錢,就更安心先在私院治療。
後來兩個移民的弟弟更提議,可由他們負擔全部開支,媽媽很感動。「不止是因為錢,而是感到子女的關心和支持,令她覺得不用太執著金錢問題。」Mei說。
後來媽媽很快排到公立醫院,療法亦因病情改變──無法做腹膜手術,要先做化療,再視乎擴散指數,決定能否做腹腔鏡手術。最後支出沒有想像中昂貴,合共不超過20萬元:
13萬 腹腔鏡檢查(私院)
5萬 化療1次(私院)
8千 化療4次及自費癌症口服藥(公院)
1萬 PET scan(私院)
比起金錢問題,治療過程中更挑戰的是——如何與死亡的恐懼共存?媽媽和家人怎樣視乎身心狀況,調整治療方案,安頓情緒?
(下篇續:媽媽停治療2 和恐懼角力)
相關文章
你會感興趣
1 / 1
你會感興趣
1 / 1
你會感興趣
1 / 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