照顧者講數

家人溝通|父母嫌家用唔夠

兒子為了俾家用的事,與父親大吵:他月入五萬,三萬要供樓,每月給父母一萬元家用,最近母親患病,他為了額外給兩萬檢查費,每晚只能吃快餐。可是父親仍然不滿:「話我俾家用得嗰一萬蚊, 話我縮骨......又話我俾依兩萬蚊只係扮嘢,假到死!」兒子非常難過,再想到家用外,未來可能要負擔的醫療費,更加煩惱。

在《與家人的財務界線》書中也提到一對母子,母親同樣不滿兒子家用少,兒子就嘗試與母親溝通。
這兒子先叫自己冷靜:不答應,也不批評母親,而是向母親表達自己的情緒,沉著地告訴媽媽無法提高家用。媽媽抱怨、指責、哭泣、發洩情緒,他選擇以同理心了解媽媽為什麼生氣,同時控制自己不發怒,只是重複回答:「我很遺憾你覺得自己命苦,也了解你會覺得我不孝順」。

兒子只是重覆說自己可以給多少家用,甚至並沒有解釋為甚麼不提高家用。「起初確實需要費點力,頂住媽媽的壓力。但隨著時間過去,媽媽的情緒消退,竟然慢慢接受了事實。」兒子頗意外地發現,母親沉澱過後,反而轉為關心自己的生活。

這本書建議子女守住財務界線,學習如何與父母討論家用和未來醫護問題,向家人說「不」。

書中建議4個說法:

1

說不
爸爸/媽媽,我不能提高家用。
爸爸/媽媽,我不能負擔這筆錢。

2

我瞭解
我瞭解,聽到這些,你現在一定很不舒服。
我瞭解,你一定覺得我很不孝順。
我瞭解,你不開心。

3

但是
但是,我不能給。
但是,我做不到。
但是,我不行。

4

不解釋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財務界線,想清楚自己的能力和負擔後,不一定需要對任何人解釋,亦沒必要回應發問。

你會感興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