照顧者講數

陪診〡人手流失 照顧者要睇實

安老業界人手不足,甚至出現新手陪診員與被照顧者一齊走失。

文:梁淑貞

移居加拿大的黃小姐為留港媽媽找陪診服務,已用政府資助服務4年的她認為,香港陪診服務分太多計劃,社署資助服務劃分地區,私人公司收費貴,「一個普通用家,在屋企人突然有需要嘅時候,究竟點樣尋求合適嘅計劃呢?」

阿媽蕩失路

黃小姐移居加拿大多年,媽媽及妹妹留港,她2019年向媽媽的長者中心申請津助送飯和陪診,以「普通個案」申請,輪候半年才得到服務,陪診每小時$19,卻曾發生「新手陪診員帶阿媽蕩失路驚險事件」。

她說一般熟手陪診員懂得聯絡老人中心約復康巴士,但新手不懂程序,不懂約車,「試過傍晚5點半離開醫院,搭唔到復康巴士,又唔識去搭的士,行返屋企迷路。」兩人走入將軍澳一條公共屋邨兜路一小時。黃媽媽事後憶述:「佢(陪診員)問我知唔知呢度係邊度?點樣行出去?仲揗雞過我」。黃小姐激氣說,「蕩失路出咗問題都唔係問題,我哋工作總係會有出錯,問題係佢唔識得解決問題,口在路邊都唔識,有手機可以打返中心,甚至打俾我,但係都冇做到」。

人手流失嚴重

黃小姐認為陪診服務需要家人有很清晰的照顧計劃,幫手夾期、夾車、夾人,「有些陪診員好有經驗,可以幫手做晒呢啲安排,但陪診人手流失非常嚴重,新手陪診曾經失約、蕩失路,唔識得做疫情認證,唔識得跟藥、跟約期。」她指近年社福界人手短缺,機構難請陪診員,幾乎每個月轉人,連沒有證書資歷也聘用,由機構老手帶新人,但頻頻轉人令被照顧者難以適應,「機構一般聘用40幾歲新來港人士,鄉音未改,實在好難要求佢識路,同醫院識溝通」。

她續說,「我哋兩姊妹要跟得好貼,媽媽嘅服務先可以做得流暢,但係好多鄰居就會因為陪診係新人,或者送飯時間或內容不符合需要而放棄服務。對海外人士留港嘅父母,即使申請咗服務,由於無安排日程嘅知識同埋能力,往往就咁失去咗服務,變成咗雙老獨留家中,冇人照顧」。

轉任私家看護

起居照顧員金姐曾在非牟利機構院舍工作10年,推輪椅、扶抱及陪診經驗豐富,後來轉到私營院舍做兼職陪診員,因細心和應變能力好,氹得刁蠻婆婆食飯,家人以高5成薪金聘做私人照顧員,除陪診外,一星期三次陪伴婆婆外出飲茶、購物,甚至陪伴出席飲宴,賓主關係維持3年。

金姐分享道,長者多有慢性疾病,饞嘴的長者覆診時想乘機偷食禁食的食物,要求陪診員「唔好講比屋企人大知,最多請埋你食」,如陪診員心軟,後果嚴重。她建議家人至少和陪診員陪同長者覆診一次,借機考驗陪診員實力,「可以話我唔夠力,你幫我一齊扶婆婆過椅,觀察她是否泊好輪椅、上鎖、降低扶手,讓婆婆輕易移動過椅,如果出死力拉阿婆就唔合格。」

她說,請陪診的僱主多數是專業人士,工作忙碌,家中長者身體差,若缺乏關懷,內心孤獨,脾氣會變得暴躁,經常呼喝人。她建議家人觀察陪診員與長者相處態度,關心長者。

你會感興趣

1 / 1

公立醫院的白內障手術輪候逾一年,多項津助計劃資助有需要的患者到私營機構就醫。

你會感興趣